香水表论坛

首页 » 美观度 » 常识 » 接诉即办,创新超大城市治理北京方案
TUhjnbcbe - 2024/4/5 8:37:00

“房子住进来快20年了,一直拿不到房本,生活里各种麻烦事!”

“这两天大风降温,感觉暖气不够热!”

“年岁大了,腿脚越来越不方便,这老楼啥时候能装上电梯!”

……

“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新时代首都发展,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人民生活幸福”。北京市委市政府牢记“国之大者”,用一根热线“绣花针”,穿起民生“万根线”,落细落小、多办实事、办好实事,将党的工作融入万家灯火,把党的服务送到千家万户,撬动了一场超大城市治理的深刻变革。

从“吹哨报到”,建立服务群众的响应机制,到热线牵引接诉即办,“闻风而动”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再到“每月一题”集中攻坚,推动“主动治理、未诉先办”,北京接诉即办改革迎来4周年。12月18日,北京党建引领接诉即办改革论坛举行,发布《坚持人民至上共创美好生活——北京党建引领接诉即办改革发展报告》,为探索更有效的城市治理模式贡献“北京经验”、拿出“北京方案”。

“不怕群众嗓门大,就怕群众不说话。”4年来,北京接诉即办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构建起对群众诉求快速响应、高效办理、及时反馈、主动治理的为民服务机制。到目前,已受理群众反映1亿多件,诉求解决率、满意率从53%、65%分别提升至94%、95%。越来越多市民分享到首都城市治理变革带来的红利。

北京市民服务热线服务中心。和冠欣/摄

赋权明责,资源下沉,打通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堵点”

“住了18年,捧上心心念念‘大红本’的那一刻,心里沉甸甸的石头终于落了地!”海淀区清河街道清河文苑小区1号楼首批居民,一说起去年底拿到“迟到”近20年的房产证,仍然百感交集。

清河文苑小区1号楼年交付使用,1至4层规划为商用房,因种种原因一直无法竣工验收。5层以上的户居民跟着“吃了瓜落”,房产证一卡就是近20年。

“这几年楼里三部电梯坏了一部,两部‘带病’运行,窗户护栏生锈老化,有脱落危险。可没有房产证,无法启用公共维修资金,问题只能一拖再拖。”毛纺南小区社区原党委书记祖砚铭说,拿不到房产证,成了户居民多年的心病。“年市民投诉热线都打‘爆’了,有一个月接了多件投诉。”

年,北京市热线改革。街乡镇管辖权属清晰的群众诉求被直派街乡镇,提升响应速度和解决力度。然而,群众吹了“哨”,街道却犯难。“看得见管不了,干着急。”清河街道党工委书记文思君说,街道长期权责体系失衡,统筹解决问题能力较弱。

街道的“尴尬”很快在改革中改变。北京先后出台文件,向街道赋予综合执法指挥调度权等“六权”,并把城市管理监督员、治安巡防队员等16类协管员队伍、13万余人从市、区职能部门下沉至基层一线。同时,优化街乡机构设置,将街道原来“向上对口”的20多个科室,精简为“向下对应”、直接服务居民的“6室1队3中心”。

通过改革,打破行政组织“条块分割”,实现权力下放、力量下沉,大大增强了部门联动,有效凝聚起治理合力。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副局长蔡明月表示,如今派单到街乡镇后,基层政府能够调动更多资源快速响应诉求,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哨声”再次响起,市、区两级政府,街道、社区和开发商积极“报到”。年9月,依据“尊重历史、无错优先”原则,居民房产证脱离商用房单独办理有了依据。清河街道与海淀区人大代表商讨方案,向区里申请专项资金,先行垫付解决基础设施老化问题,小区电梯换一部修两部,锈蚀的窗户护栏全部更新。接着,清河街道将项目规划、建设、测绘、交易、缴税、办证等各环节纳入议事平台,疑难问题在专班联席会上解决。到年12月中旬,户居民除11户因户主去世、出国等个别原因暂无法办理,其余都如愿拿到“大红本”。

为解决好群众身边事,北京始终抓住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这条主线,将党的组织体系与城市治理体系有机融合。目前,全市16个区和经开区、个街乡镇、个社区、有条件的村均建立了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整合区域内中央单位、国有企业、高校等单位资源,组织在职党员“双报到”,带动群众从“站着看”到“跟着干”,深度参与基层治理。

通过党建引领,“小街道”也能携手“大部委”。西城区月坛街道辖区内有20多家国家部委机关。街道、社区两级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动员驻区中央和国家机关、市属单位、“两新”组织参与共建共治。国家广电总局、国务院国资委机关服务中心为22个社区的老人提供就餐、送餐服务。中国职工之家建立月坛小哥驿站,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提供午餐。

走进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市民热线话务大厅,电话声此起彼伏。多名工作人员轮流不间断提供服务,全年7×24小时快速受理诉求。市民热线服务中心主任张波说,个街乡镇和市、区两级政府部门、公共服务企业全部纳入接诉即办。首接单位负责到底,根据轻重缓急分级办理,向来电人、热线“双反馈”,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一声哨响”“一通电话”串起不同部门资源,相关单位向基层报到、向一线报到,到群众家门口现场办公、集体会诊,激活了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4年来,热线响应率保持在%,一大批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得到解决。“有困难打”“真管用”,成为北京市民普遍的心声。

考核驱动,压实责任,干部“眼睛向下”守好百姓日子

街道党工委书记当起市民热线话务员,管用吗?

“楼上住了好多人,夜里折腾,挪椅子、唱歌,闹得没法睡。”不久前,市民张先生反映,大兴区首座御园小区有人“群租”,希望政府“抓紧管管”。

观音寺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德刚放下电话,立即安排查证。多部门联合执法,入户拆除隔断。从“接”到“办”,只用了10多个小时。

为激励干部为民办事,北京将接诉即办工作情况纳入年度党建述职评议和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日常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参考。对每月排名靠后的街乡、部门党组织书记,由市委组织部进行约谈。同时,建立接诉响应率、问题解决率、群众满意率这“三率”为核心的考评指标体系,每月考核通报,形成“赛马效应”。

北京市委定期召开区委书记月度工作点评会。区委书记就“三率”成绩现场“应考”,汇报亮点、剖析不足,市委主要负责同志现场点评——直接点名,有弹有赞,见人见物,直截了当。

“书记抓、抓书记”。全市各级党组织、政府被调动起来,各区党政“一把手”承担接诉即办主体责任,各街乡“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对热线直派的群众诉求亲自督办。

今年8月,西城区西长安街街道钟声胡同一、二号楼改造成了社区的头等大事。根据热线诉求分析,街道、社区决心给困扰群众的老楼“治病”,先改群众最急迫的上下水问题。

小区产权关系复杂,面临立项、资金等多重难题,而最难的,是统一思想。社区党委书记刘丽欣带着社工挨家挨户解释政策,开展动员。截至8月底,仍有32户未签订改造同意书。8月30日下午,街道党工委把居民代表请到一起。

“想听听大伙意见,咱自己的事自个儿说了算!”时任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婕简单开场,把话筒交给居民。

家住一楼的李女士快人快语:“老母亲行动不便,孩子马上开学。改造期间用不了卫生间,洗澡也是大麻烦。”

“老楼改造一般‘带户作业’。确有不方便的,街道联系共建单位,按优惠价提供两周酒店住宿。咱们克服短期麻烦,换来的是长久方便。”街道副主任张玉成耐心说服。

当面锣、对面鼓,有疑问、有解答,思想疙瘩解开了,事儿也就好办了。目前,改造工程正持续推进。

“接诉即办,就是促使党员干部身子下沉、劲往下使,办好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让大家的日子过得有盼头、有甜头。”西城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主任谭高强说。

接诉即办,归根结底是要解决民生问题。十九大报告提出“七有”,即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五性”,即便利性、宜居性、多样性、公正性、安全性,都是紧扣民生二字。北京围绕百姓需求调配资源,通过80项分类和个细项对各区进行综合评价并考核排名,构建起“七有”“五性”监测评价指标体系。

有了“三率”的驱动,“七有”“五性”的指挥,各级干部纷纷走出办公室,围着群众转、沉到一线干,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在东城区,社区专员把办公桌搬到社区,每天走访入户,做居民的“首席接诉员”。在朝阳区,八里庄街道华贸社区居委会撤掉办公桌,10名社工没有固定工位,全部包片入户。

党员干部的工作理念也在发生变化。过去办实事,事办了,群众并不买账。接诉即办4年来,干部“按群众需求上菜”,从“想给群众干点啥”转变为“群众想让干点啥”,把百姓意愿摆在中心位置。年10月,延庆区香水园街道石河营东社区工作人员在安全巡查中发现,1栋居民楼下的自来水井出现漏水。从发现水管破裂、购买维修材料到修复完成、恢复正常用水,仅用1个半小时。

“预付费卡退费难相关诉求有上升趋势,请大家提前

1
查看完整版本: 接诉即办,创新超大城市治理北京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