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水表论坛

首页 » 美观度 » 美观度 » 海南专升本现代文部分
TUhjnbcbe - 2023/4/6 9:28:00
北京什么医院皮炎好 http://m.39.net/pf/a_8833134.html

一、现代文部分

1、林语堂《秋天的况味》

秋天的*昏,一人独坐在沙发上抽烟,看烟头白灰之下露出红光,微微透露出暖气,心头的情绪便跟着那蓝烟缭绕而上,一样的轻松,一样的自由。不转眼,缭烟变成缕缕的细丝,慢慢不见了,而那霎时,心上的情绪也跟着消沉于大千世界,所以也不讲那时的情绪,而只讲那时的情绪的况味。待要再划一根洋火,再点起那已点过三四次的雪茄,却因白灰已积得太多而点不着,乃轻轻一弹,烟灰静悄悄的落在铜垆上,其静寂如同我此时用毛笔写在中纸上一样,一点的声息也没有。于是再点起来,一口一口的吞云吐雾,香气扑鼻,宛如红倚翠偎香在抱的情调。于是想到烟,想到这烟一股温煦的热气,想到室中缭绕暗淡的烟霞,想到秋天的意味。

这时才忆起,向来诗文上秋的含义,并不是这样的,使人联想的是肃杀,是凄凉,是秋扇,是红叶,是荒林,是萋草。然而秋确有另一意味,没有春天的阳气勃勃,也没有夏天的炎烈迫人、也不像冬天之全入于枯槁凋零。我所爱的是秋林古气磅礴气象。有人以老气横秋骂人,可见是不懂得秋林古色之滋味。在四时中,我于秋是有偏爱的,所以不妨说说。

秋是代表成熟,对于春天之明媚娇艳,夏日的茂密浓深,都是过来人,不足为奇了。所以其色淡,叶多*,有古色苍茏之概,不单以葱翠争荣了。这是我所谓秋天的意味。大概我所爱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时暄气①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也未陷入懔烈萧瑟气态,这是最值得赏乐的,那时的温和,如我烟上的红灰,只是一股熏熟的温香罢了。或如文人已排脱下笔惊人的格调,而渐趋纯熟练达,宏毅坚实,其文读来有深长意味。这就是庄子所谓“正得秋而万宝成”②结实的意义。在人生上最享乐的就是这一类的事。比如酒以醇以老为佳。烟也有和烈之辨。雪茄之佳者,远胜于香烟,因其味较和。倘是烧得得法,慢慢的吸完一支,看那红光炙发,有无穷的意味。鸦片吾不知,然看见人在烟灯上烧,听那微微哗剥的声音,也觉得有一种诗意。

大概凡是古老,纯熟,熏*,熟练的事物,都使我得到同样的愉快。如一只熏黑的陶锅在烘炉上用慢火炖猪肉时所发出的锅中徐吟的声调,使我感到同看人烧大烟一样的兴味。或如一本用过二十年而尚未破烂的字典,或是一张用了半世的书桌,或如看见街上一熏黑了老气横秋的招牌,或是看见书法大家苍劲雄浑的笔迹,都令人有相同的快乐。

人生世上如岁月之有四时,必须要经过这纯熟时期,如女人发育健全遭遇安顺的,亦必有一时徐娘半老的风韵,为二八佳人所不及者。使我最佩服的是邓肯的佳句:“世人只会吟咏春天与恋爱,真无道理。须知秋天的景色,更华丽,更恢奇③,而秋天的快乐有万倍的雄壮、惊奇、都丽④。我真可怜那些妇女识见偏狭⑤,使她们错过爱之秋天的宏大的赠赐。”若邓肯⑥者,可谓识趣之人。[1]

①暄(xuān)气:暑热之气。

②正得秋而万宝成:出自《庄子·杂篇·庚桑楚》:“夫春气发而百草生,正得秋而万宝成”。

③恢(huī)奇:杰出,不平常。

④都丽:华丽,美丽。

⑤褊(biǎn)狭:指土地狭窄或气量狭小。

⑥邓肯:伊莎多拉·邓肯,美国舞蹈家,她崇尚个性自由,以披头赤脚在舞台上进行表演的形式来排斥芭蕾的僵

《秋天的况味》阅读题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本文用词精炼,语言优美,从全文来看,主要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反复的修辞手法描写秋的美丽景色。


  B.本文欲扬先抑,先介绍了传统之秋的“肃杀、凄凉”之味,再表达对气象磅礴、成熟温和的秋意秋味的喜爱。


  C.本文句式运用颇有特点,既长短句结合,见出语言参差错落之美,又整散错置,于自由灵活中偶见整饬之美。


  D.作者在文中将雪茄与*片做对比,认为*片的味道比雪茄更烈,在烟灯上烧出的哔剥的声音,颇有一种诗意。


  E.文尾,作者借邓肯之语可怜那些识见偏狭的妇女,因为她们只会吟咏春天和恋爱,忽视了秋天的美丽景色。


  (2)请简要分析本文首段的作用。(6分)


  (3)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况味”在文中所包含的具体内容。(6分)


  (4)有人认为本文重在写秋景,有人认为本文重在写人生。你赞同哪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你的理由。(8分)


  《秋天的况味》阅读答案


  (1)(5分)选B给3分,选C给2分,选E给1分,选A、D不给分。(A.错误,主要运用比喻、排比,拟人不是主要运用的手法,没有反复;D.“对比”说法有误,文中未将*片与雪茄对比,“认为*片的味道比雪茄更烈”则无根据;E.说法不够准确。原文为“她们错过爱之秋天的宏大赠赐”。)


  D.作者觉得香烟点燃后的蓝烟缭绕、消散,雪茄点燃后的红光炙发、意味温和,*片燃炙的哔剥声响颇有诗意。


  D.作者用慢火炖肉的声调、老旧的字典等事物来形象、直白地表达对“古旧、纯熟、熏*、熟练”的事物的喜爱。


  (2)(6分)


  (1)内容上:


  ①交代了作者写作此文的背景和缘起:在一个秋天的*昏,独坐沙发抽烟,看缭烟盘旋,热气升腾,联想到秋天。


  ②表现作者情感,营造氛围基调:本段娓娓道来,营造了亲切、闲适的气氛,表现了作者此时悠闲的心境。


  (2)结构上:照应标题,引出下文。本文首段在全文中起引子的作用。由烟气的飘渺而引起作者的无限遐想,从而引出对秋的感悟。


  (每点2分,共6分)


  (3)(6分)


  “况味”包含的内容:


  ①一种不同于春天、夏天、冬天的秋林古气磅礴气象(答“古色苍茏之概”得1分)


  ②是事物古老、纯熟、熏*、熟练的特点及其带给人的一种愉快感受。


  ③是事物表现出的一种有万倍的雄壮、惊奇、艳丽的格调(境界)。(答“更华丽、更恢奇的景色”亦对)。(每点2分,共6分。若只照抄关键词则不能得全分,须概括。)


  (4)(8分)


  答:(1)看法:我认为重在写人生。(2分)(2)理由:①本文名为写秋,其实是写领略自己人生“初秋”的况味。(3分)②文中写到“人生在世如岁月之有四时,必须要经过这纯熟时期”,就从前文的描写自然之秋的特点和感悟,转到对人生之初秋的感悟和品味。(3分)③并且最后以邓肯的名句作结,更是抒写作者热爱和陶醉人生的“初秋”。显示了作者达观清淡的人生态度。(3分)


  (能表明自己观点2分,理由任答两点给6分。)


  (若答重在写景,符合文意,表达合理,亦可得分,但不能超过6分。)

化与严苛,被誉为“一代舞后”和“现代舞之母”。[2]


  1.文中说“向来诗文上秋的含义,并不是这样的”,那么向来诗文上秋的含义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学史上对林语堂文风的评价是“闲适幽默”,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闲适”二字在本文中的具体表现。(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标题为“秋天的况味”,请根据文章内容分析“况味”的`具体含义。(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是肃杀,是凄凉,是秋扇,是红叶,是荒林,是萋草。(4分。)


  2.文章用“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烟上的红灰”、“酒、烟、雪茄”、“烧烟的声音”、“慢火炖猪肉时的声调”、“熏黑了的招牌”、“徐娘半老的风韵”等闲适的事物来比喻秋的况味,体现其“闲适”的文风。(5分,其中举例3分,例子不少于3个,每个1分;“比喻秋的况味”2分。)


  3.是一种不同于春天、夏天、冬天的秋林古气磅礴气象(2分,答“古色苍茏之慨”得1分),是古老、纯熟、熏*、熟练的事物所带给人的一种愉快(2分),是一种有万倍的雄壮、惊奇、都丽的快乐(2分,答“更华丽、更恢奇的景色”亦对)。(共6分)(注:没组织语言,照抄原文不得分)。

2、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王小波散文《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原文


  插队的时候,我喂过猪、也放过牛。假如没有人来管,这两种动物也完全知道该怎样生活。它们会自由自在地闲逛,饥则食渴则饮,春天来临时还要谈谈爱情;这样一来,它们的生活层次很低,完全乏善可陈。人来了以后,给它们的生活做出了安排:每一头牛和每一口猪的生活都有了主题。就它们中的大多数而言,这种生活主题是很悲惨的:前者的主题是干活,后者的主题是长肉。我不认为这有什么可抱怨的,因为我当时的生活也不见得丰富了多少,除了八个样板戏,也没有什么消遣。有极少数的猪和牛,它们的生活另有安排。以猪为例,种猪和母猪除了吃,还有别的事可干。就我所见,它们对这些安排也不大喜欢。种猪的任务是交配,换言之,我们的*策准许它当个花花公子。但是疲惫的种猪往往摆出一种肉猪(肉猪是阉过的)才有的正人君子架势,死活不肯跳到母猪背上去。母猪的任务是生崽儿,但有些母猪却要把猪崽儿吃掉。总的来说,人的安排使猪痛苦不堪。但它们还是接受了:猪总是猪啊。


  对生活做种种设置是人特有的品性。不光是设置动物,也设置自己。我们知道,在古希腊有个斯巴达,那里的生活被设置得了无生趣,其目的就是要使男人成为亡命战士,使女人成为生育机器,前者像些斗鸡,后者像些母猪。这两类动物是很特别的,但我以为,它们肯定不喜欢自己的生活。但不喜欢又能怎么样?人也好,动物也罢,都很难改变自己的命运。


  以下谈到的一只猪有些与众不同。我喂猪时,它已经有四五岁了,从名分上说,它是肉猪,但长得又黑又瘦,两眼炯炯有光。这家伙像山羊一样敏捷,一米高的猪栏一跳就过;

它还能跳上猪圈的房顶,这一点又像是猫——所以它总是到处游逛,根本就不在圈里呆着。所有喂过猪的知青都把它当宠儿来对待,它也是我的宠儿——因为它只对知青好,容许他们走到三米之内,要是别的人,它早就跑了。它是公的,原本该劁掉。不过你去试试看,哪怕你把劁猪刀藏在身后,它也能嗅出来,朝你瞪大眼睛,噢噢地吼起来。我总是用细米糠熬的粥喂它,等它吃够了以后,才把糠对到野草里喂别的猪。其他猪看了嫉妒,一起嚷起来。这时候整个猪场一片*哭狼嚎,但我和它都不在乎。吃饱了以后,它就跳上房顶去晒太阳,或者模仿各种声音。

它会学汽车响、拖拉机响,学得都很像;有时整天不见踪影,我估计它到附近的村寨里找母猪去了。我们这里也有母猪,都关在圈里,被过度的生育搞得走了形,又脏又臭,它对它们不感兴趣;村寨里的母猪好看一些。它有很多精彩的事迹,但我喂猪的时间短,知道得有限,索性就不写了。总而言之,所有喂过猪的知青都喜欢它,喜欢它特立独行的派头儿,还说它活得潇洒。但老乡们就不这么浪漫,他们说,这猪不正经。领导则痛恨它,这一点以后还要谈到。我对它则不止是喜欢——我尊敬它,常常不顾自己虚长十几岁这一现实,把它叫做“猪兄”。如前所述,这位猪兄会模仿各种声音。我想它也学过人说话,但没有学会——假如学会了,我们就可以做倾心之谈。但这不能怪它。人和猪的音色差得太远了。


  后来,猪兄学会了汽笛叫,这个本领给它招来了麻烦。我们那里有座糖厂,中午要鸣一次汽笛,让工人换班。我们队下地干活时,听见这次汽笛响就收工回来。我的猪兄每天上午十点钟总要跳到房上学汽笛,地里的人听见它叫就回来——这可比糖厂鸣笛早了一个半小时。坦白地说,这不能全怪猪兄,它毕竟不是锅炉,叫起来和汽笛还有些区别,但老乡们却硬说听不出来。领导上因此开了一个会,把它定成了破坏春耕的坏分子,要对它采取专*手段——会议的精神我已经知道了,但我不为它担忧——因为假如专*是指绳索和杀猪刀的话,那是一点门都没有的。以前的领导也不是没试过,一百人也捉不住它。

狗也没用:猪兄跑起来像颗鱼雷,能把狗撞出一丈开外。谁知这回是动了真格的,指导员带了二十几个人,手拿五四式枪;副指导员带了十几人,手持看青的火枪,分两路在猪场外的空地上兜捕它。这就使我陷入了内心的矛盾:按我和它的交情,我该舞起两把杀猪刀冲出去,和它并肩战斗,但我又觉得这样做太过惊世骇俗——它毕竟是只猪啊;还有一个理由,我不敢对抗领导,我怀疑这才是问题之所在。总之,我在一边看着。猪兄的镇定使我佩服之极:它很冷静地躲在枪和火枪的连线之内,任凭人喊狗咬,不离那条线。这样,拿枪的人开火就会把拿火枪的打死,反之亦然;两头同时开火,两头都会被打死。至于它,因为目标小,多半没事。就这样连兜了几个圈子,它找到了一个空子,一头撞出去了;跑得潇洒之极。以后我在甘蔗地里还见过它一次,它长出了獠牙,还认识我,但已不容我走近了。这种冷淡使我痛心,但我也赞成它对心怀叵测的人保持距离。


  我已经四十岁了,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相反,我倒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为这个原故,我一直怀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


  王小波散文《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原文鉴赏


  选自《王小波全集》,云南人民出版社,年6月版.王小波本人就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这只猪其实是作者自己理想的化身,但为什么是只猪呢?猪的命运是被人设置好的,公猪阉掉,长肉,傻吃,闷睡,等死;母猪下仔。但是猪也会不甘心于这样的设置,所以种猪不与母猪交配,母猪会吃掉小宰。其实从这个角度说,这些猪就反映了社会中被设置好的人们的生存状态及心理,想反抗又无力反抗,无奈下某种程度的绝望。这反映了王小波写作的态度的某一方面,即对人民大众的关怀,如果你读了他其他的杂文,会发现这种关怀特别是在思想层面上的,他希望人们有智慧,自己思考,反对别人的设置和灌输,讨厌模式化的生活。说远了,再说这篇文章。这篇文章中有两个“我”,一个是第一人称的“我”,就是那个喜欢那头猪的知青,就是管猪叫猪兄的那个“我”,这个“我”更现实,从他身上我们能看到被设置的人的种种懦弱,与猪兄形成对比,使人身上存在的缺点(我找不到确切的词,可以从具体语句分析,好久没看那文章了,记得很不清楚)猪呢,则是作者理想的具体化,像一个天真的孩子,对有意思的东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并且想要学会他们,比如汽车叫,汽笛叫等等。这也是王小波自己的性格,李银河说过,王小波就像是皇帝的新衣里那个口无遮拦的孩子,同时王小波又崇尚智慧与自由,这两点这篇文章中都有体现。


  再说说风格,他的文章基本上全是胡扯出来的,说好听了就是幽默,但他的胡扯后面往往潜在着深刻,他的关怀,他的性格,他的思路等等。就这篇文章来说,相信不会与人认为这是纪实性的,甚至可以说它很荒谬,但荒谬无关紧要,因为这篇文章要体现的是作者的人生态度和所关心的事情,故事情节,内容等等不过是形式,形式上承载了什么内涵才最重要。

3、余光中《我的四个假想敌》

我的四个假想敌

余光中

二女幼珊在港参加侨生联考,以第一志愿分发台大外文系。听到这消息,我松了一口气,

从此不必担心四个女儿通通嫁给广东男孩了。

我对广东男孩当然并无偏见,在港六年,我班上也有好些可爱的广东少年,颇讨老师的

欢心,但是要我把四个女儿全部让那些“靓仔、“叻仔”掳掠了去,却舍不得。不过,女儿要

嫁谁,说得洒脱些,是她们的自由意志,说得玄妙些呢,是姻缘,做父亲的又何必患得患失

呢?何况在这件事上,做母亲的往往位居要冲,自然而然成了女儿的亲密顾问,甚至亲密战

友,作战的在父亲的眼里,女儿最可爱的时候是在十岁以前,因为那时她完全属于自己。在男友的

眼里,她最可爱的时候却在十七岁以后,因为这时她正像毕业班的学生,已经一心向外了。

父亲和男友,先天上就有矛盾。对父亲来说,世界上没有东西比稚龄的女儿更完美的了,唯

一的缺点就是会长大,除非你用急冻术把她久藏,不过这恐怕是违法的,而且她的男友迟早

会骑了骏马或摩托车来,把她吻醒。

我未用太空舱的冻眠术,一任时光催迫,日月轮转,再揉眼时,怎么四个女儿都已依次

长大,昔日的童话之门砰地一关,再也回不去了:四个女儿,依次是珊珊、幼珊、佩珊、季

珊。简直可以排成一条珊瑚礁。珊珊十二岁的那年,有一次,未满九岁的佩珊忽然对来访的

客人说:“喂,告诉你,我姐姐是一个少女了!”在座的大人全笑了起来。

对象不是男友,却是父亲。等到做父亲的惊醒过来,早已腹背受敌,难挽大势了,曾几何时,惹笑的佩珊自己,甚至最幼稚的季珊,也都在时光的魔杖下,点化成“少女”

了。冥冥之中,有四个“少男”正偷偷袭来,虽然蹑手蹑足,屏声止息,我却感到背后有四双

眼睛,像所有的坏男孩那样,目光灼灼,心存不轨,只等时机一到,便会站到亮处,装出善的笑容,叫我岳父。我当然不会应他。哪有这么容易的事!我像一棵果树,天长地久在这

里立了多年,风霜雨露,样样有份,换来果实累累,不胜负荷。而你,偶尔过路的小子,竟

然一伸手就来摘果子,活该蟠地的树根绊你一脚!

而最可恼的,却是树上的果子,竟有自动落入行人手中的样子。树怪行人不该擅自来摘

果子,行人却说是果子刚好掉下来,给他接着罢了。这种事,总是里应外合才成功的。当初

我自己结婚,不也是有一位少女开门揖盗吗?“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说得真是不错。不

过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同一个人,过街时讨厌汽车。开车时却讨厌行人。现在是轮到我来

开车。好多年来,我已经习于和五个女人为伍,浴室里弥漫着香皂和香水气味,沙发上散置皮

包和发卷,餐桌上没有人和我争酒,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戏称吾庐为“女生宿舍”,也已经很

久了。做了“女生宿舍”的舍监,自然不欢迎陌生的男客,尤其是别有用心的一类。但是自己

辖下的女生,尤其是前面的三位,已有“不稳”的现象,却令我想起叶慈的一句诗:一切巳崩

溃,失去重心。

我的四个假想敌,不论是高是矮,是胖是瘦,是学医还是学文,迟早会从我疑惧的迷雾

里显出原形,一一走上前来,或迂回曲折,嗫嚅其词,或开门见山,大言不惭,总之要把他

的情人,也就是我的女儿,对不起,从此领去。无形的敌人最可怕,何况我在亮处,他在暗

里,义有我家的“内奸”接应,真是防不胜防。只怪当初没有把四个女儿及时冷藏,使时间不

能拐骗,社会也无由污染。现在她们都已大了,回不了头;我那四个假想敌,那四个**祟

祟的地下工作者,也都已羽毛丰满,什么力量都阻止不了他们了。先下手为强,这件事该

乘那四个假想敌还在襁褓的时候,就予以解决的。至少美国诗人纳许(OgdenNash,﹣

)劝我们如此。他在一首妙诗《由女婴之父来唱的歌》之中,说他生了女儿吉儿之后,

惴惴不安,感到不知什么地方正有个男婴也在长大,现在虽然还浑浑噩噩,口吐白沫,却注

定将来会抢走他的吉儿。于是做父亲的每次在公园里看见婴儿车中的男婴,都不由神色一变,

暗暗想道会不会是这家伙?”想着想着,他“杀机陡萌”(Mydreams,Ifear,areinfanticiddle),

便要解开那男婴身上的别针,朝他的爽身粉里撒胡椒粉,把盐撒进他的奶瓶,把沙撒进他的

菠菜汁,再扔头优游的鳄鱼到他的婴儿车里陪他游戏,逼他在水深火热之中挣扎而去,去娶

别人的女儿。足见诗人以未来的女婿为假想敌,早已有了前例。

不过一切都太迟了。当初没有当机立断,采取非常措施,像纳许诗中所说的那样,真是

一大失策。如今的局面,套一句史书上常见的话,已经是“寇入深矣!”女儿的墙上和书桌的

玻璃垫下,以前的海报和剪报之类,还是披头,拜丝,大卫凯西弟的形象,现在纷纷都换

上男友了。至少,滩头阵地已经被入侵的*队占领了去,这一仗是必败的了。记得我们小时,

这一类的照片仍被列为机密要件,不是藏在枕头套里,贴着梦境,便是夹在书堆深处,偶尔翻出来神往一番,哪有这么二十四小时眼前供奉的?

当然,四个女儿也自有不乖的时候,在恼怒的心情下,我就恨不得四个假想敌赶快出现,

把她们统统带走。但是那一天真要来到时,我一定又会懊悔不已。我能够想象,人生的两大

寂寞,一是退休之日,一是最小的孩子终于也结婚之后。宋淇有一天对我说真羡慕你的女儿

全在身边!”真的吗?至少目前我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可羡之处。也许真要等到最小的季珊

也跟着假想敌度蜜月去了,才会和我存并坐在空空的长沙发上,翻阅她们、小时的相簿,追

忆从前,六人一车长途壮游的盛况,或是晚餐桌上,热气蒸腾,大家共享的灿烂灯光。人生

有许多事情,正如船后的波纹,总要过后才觉得美的。这样一想,又希望那四个假想敌,那

四个生手笨脚的小伙子,还是多吃几口闭门羹,慢一点出现吧。

(有删改)

(1)文中下列加点的词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崇崇(suì)腹背受敌(fǔ)迁回曲折((qū)

B.蹑手疑足(nie)

屏声止息(bing)

果实累累

C.不胜负荷(he)

暝暝之中<ming)

里应外合(ying)

D嗫嚅其词(nie)

开门辑盗<yi)

惴惴不安<zhui)

(2)

请结合上下文内容,赏析文中划线的句了。

昔日的童话之门砰地一关,再也回不去了

(3)

本文以“我的四个假想敌”为题,有什么高妙之处?

(4)

本文用多种艺术手法写出了-种独特、微妙的父爱心理。请从文中举出两处艺术手法不同的例了,

并简要分析。

答案:

10.

(1)A.

”:“

“**崇崇”应写作“**祟祟

腹背受敌”的“腹”应读作“述”。

B.

正确。

C.

“ying”

“里应外合”的“应”应读作

。“瞑瞑之中”应写作“冥冥之中”。

D.

“开门辑盗”应写作“开门揖盗”。

Bo

故选:

(2)

运用比喻的手法。将女儿宜不长人,也依恋父亲说成是美丽的童话,从童话回到现实,

女儿一天夭长大成人是不容改变的,表达父亲的失落之感。

(3)

幽默诙谐,吸引读者的注意:既衣明四个未来的女婿并不是真正的敌人,也展现出个父亲

明知女儿成年后会嫁为人妻,但内心却割舍不下的深爱。

(4)

①内心独口,“从此不必担心”“并无偏见”“舍不得”“自然不欢迎”等等,衣现了-

个父亲对女儿即将彼男孩儿追求,可能离开这个家,离开自己的不舍、懊恼、无可奈何、失落等情绪。

②比喻,把自己比作棵果树,把女儿比作果了,果树不愿行人摘走果了,淋漓尽致地传达出将女

儿养大成人的不易,对将要离开自己的女儿的不舍,对未来女婿“坐孕其成”的微恼,以及对无法改

变现实的无奈。

③类比联想。想象将假想故在襁褓时予以解决,并由此联想到美国诗人纳许的诗歌中的情景,并进

行类比,表现了对假想敌的懊恼、无奈、微怒。

④引用。材料中引用叶慈的诗句“切已崩溃,失去重心”,农达了对既成事实的失落、伤感、无

奈:引用史书中“寇入深矣”的话,衣达了对没能及早控制局而的后悔,对既成事实的无奈,对畋局已现的失落,伤感等等。

1
查看完整版本: 海南专升本现代文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