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水表论坛

首页 » 美观度 » 问答 » 马青观察高铁急停事件香水和防晒喷雾可
TUhjnbcbe - 2020/12/21 1:07:00

音频、文字

马青
  


  


  昨天有消息说,26日一辆高铁被逼停,一位女乘客在卫生间里喷了高浓度香水触发了烟感探头报警系统,导致列车急停延误3分钟。但事实上,她喷的不是香水,而是防晒喷雾,涉事女乘客在看到乘警出现的时候很惊讶,连连表示歉意。虽然是她引发了列车急停,但是,这能怪这位乘客吗?


  


  一开始报道说是高浓度香水,有网友觉得疑惑,什么香水浓度高到触发烟雾探测的地步?也有一些网友鄙夷,因为很多人都不喜欢身边有太浓的香水味儿,借机嘲讽。甚至有些网友对女乘客“人身攻击”,说些“她身上狐臭得多重啊”“喷这么香是想勾引谁”“是不是吸了烟为了掩盖烟味儿”或者更过分的话。


  


  但事实上,现场有人拍了视频,这位女乘客喷的不是香水,是防晒喷雾。我觉得比较搞笑的是,有些媒体以讹传讹也罢了,但是明明一面转了视频,一面却仍然说“香水有*”——转视频的时候,不看一下内容吗?


  


  为什么喷香水和喷防晒喷雾,引起网友的反响会不一样?其实,从绝大多数网友的反应看,不管是香水还是防晒喷雾,大家都不清楚,它们会引发这样的后果。但是,香水与防晒喷雾的不同,香水的使用可能没有防晒喷雾那么普遍,而且香水的用量很小,如果香水都导致烟感探头报警,那么,的确会让人怀疑乘客到底是怎么喷的。喷太多香水,就算没有触发烟雾探测,也会引起周围人侧目。


  


  人们对一种自己不能预料却又引起了麻烦的行为,会本能地代入,下意识地判断,自己会不会陷入同样的麻烦,如果发现可以与之切割,那就会松口气,如果发现自己也有极大的可能陷入被动,就会表达对这个“倒霉蛋”的同情。同情对方,其实是同情自己,为对方辩护,也是为有可能陷入同样境地的自己辩护。


  


  这就是香水和防晒喷雾引发人们不同感受的区别。香水,特别是高浓度香水,使用者是少数,大多数人可以切割。但是防晒喷雾就远比香水使用的更普遍。而且除了防晒喷雾,现在是夏季,使用防蚊喷雾的人也不少。如果这些都有可能触发烟感探测,那么,我们就有可能都变成那个“女乘客”。


  


  我看到有人在媒体发评论说,这个女乘客因为不知情而没有被处罚,他觉得不应该,理由是,香水是运输违禁品,不该带上高铁,当然,他觉得这也是安检的问题。但是我看了之后,觉得很不可思议。什么是运输违禁品?香水或防晒喷雾,可以带上高铁吗?有一个明确的目录,和列车上的行为准则,让乘客们参考吗?


  


  事实上,说香水是禁止运输和携带的物品是不负责的说法。《铁路运输规程》中对铁路禁止携带物品有罗列,对限量携带物品也有罗列,其中有不超过20毫升的指甲油、去光剂、染发剂。不超过毫升的酒精、冷烫精。不超过毫升的摩丝、发胶、卫生杀虫剂、空气清新剂。而也有一种说法,是不超过亳升,但我没有查找到修改的出处。不管是不超过毫升,还是不超过亳升,至少防晒喷雾、防蚊喷雾应该可以参照。如果认为香水里含有酒精,所以是易燃物,便认为不准携带,那么,为什么又允许携带酒呢?就像之前重庆有过报道,一位女乘客从国外飞回,带了一瓶50毫升的香水,飞机让带,但地铁没收了,她不明白为什么,当地媒体的报道结论是,这说不准,取决于安检员的判断。


  


  规定之所以能让人遵守执行,就在于有统一标准。但事实上,不仅是列车,也包括民航、地铁,随着需要安检的地方越来越多,可以携带什么不能携带什么也变得不那么确定。这种不确定,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使用物品越来越多,人们记不住规定,另一方面的不确定却是安检自身规则的不确定。


  


  就像我家亲戚曾因为行李里有一个没有拆封的全新打火机而在禄口机场被拦下,但是这个打火机却是顺利通过上海机场安检托运回南京的。我查过民航的禁止携带和托运的物品目录,里面并没有未拆封的新打火机,只有打火机油之类的东西。有不少人在网上询问什么能带什么不能带,后面回答的人不同的地方就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他带了防晒喷雾,一路火车去了好几个地方都顺利通过,但只有济南被没收了,他也不懂为什么。有记者专门向铁路方面咨询,客服也不能给出准确说法,只说,各地治安不同,所以规定不同。好心地提醒说,为了不麻烦,最好都别带。


  


  规则能更清晰明了一些?目录可以更新修改一下吗?规则自身能不要自相矛盾吗?我不反对严格安检,但无论是为了方便乘客,还是为了公共安全,都不能让规则模糊。(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马青观察高铁急停事件香水和防晒喷雾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