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铭奇妙决定做一个关于书法文学的系列书单。
奇奇妙给大家带来一本德语小说。香水。
作者:PatrickSüskind出版社:皇冠译者:洪翠娥出版年:页数:装帧:平裝丛书:ClassicISBN:0
作者徐四金是德国最受欢迎的当代作家。现居慕尼黑。
在他众多的经典作品中,最为人称道的便是一九八五年出版的《香水》。
有一个很有名的故事说,爱因斯坦这样解释他的“相对论”,跟一个美女面对面,觉得几个小时就好像几分钟一样,跟我这样一个糟老头面对面,几分钟也好像是几个小时一样。。
比如说看一部香艳的影片,对于许多人来说,时间会过得很快。香水就是这样一部电影。有风骚的妓女,纯洁的大家闺秀,阳光一般敞亮的邻家少女。。以及一而再,再而三的一个男人对13个女人的毫无血腥的谋杀,华丽的抛尸现场,美丽得如同天使一般扭曲的裸体。。。唯美得如油画般的画面,无疑导演成功的用天堂演绎了地域,纯洁演绎了罪恶。。
香水完全没有出乎我的意料就是德国人的原著。对德国人编故事的能力,从开始读格林童话的年代开始就深信不疑。
故事说的是一个从小被遗弃的男孩,在嗅觉上有着超常的天赋,即使他卑微的身份也不能阻挡这种天赋,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卖杏的女孩儿,这个女孩身上所散发的独特的气息吸引了他,他追随着这个女孩,意外失手杀死了她。从那以后,如何保存一种气味成了他最大的追求。
一次偶然机会,他进入了香水研发领域,得以执著专一探索保存气味的方法。终于他成功了。将年轻美貌的女子杀死,从她们新鲜的尸体上获取最原味的体香,他用13个姑娘的死亡提炼出了一瓶可以征服世界的香水。对他来说,味道就是生命,就是一切。所以,面对那些活泼美丽的姑娘,他没有任何道德上的顾虑,就好像一个小孩子沉浸在自己纯洁的游戏里。最后,他被带到了刑场,他将他的香水拿出来,只取几滴在手帕上,如同国王一般优雅的洒向人群。
瞬间,原本愤怒的人都陶醉了。教皇,受害人的父母都感动得泪流满面,高呼,他是无罪的,他就是天使。广场上所有的人都开始宽衣解带,相互拥抱,抚摸,陶醉。。
此时,他的脑海里不停的出现最初的那个卖杏的女孩,那个红头发,长满雀斑的女孩,他已经赢得了所有人的迷恋热爱,却永远无法得到这个女孩子的味道。。。
整个的创作,整个世界对他的崇拜都不能将他从悲伤里拯救,他回到他出生的渔市,很多年前,一个卖鱼的妇女本来要像对待她的前四个婴儿那样将一个新生的男孩伴随着臭鱼杂碎扔进河里,这个孩子敏锐的嗅觉救了他自己,刺激的臭腥味令他大声啼哭,哭声惊起了周围的人,他被救了,他的啼哭却将他的母亲送上了断头台。。
他回到了这个地方,将剩余的香水全部倒在了自己身上,人们疯狂的扑向他,撕咬他,直到他身体的最后一片被瓜分。。因为味道而生,因为味道,他在人们疯狂的崇拜中死去。
嗅觉是人本能和私密的感知,西方人往往把人体的味道与色情和罪恶相关起来,类似动物的本能。小时候总看到我家的狗看到另外一只狗的出现就扑过去嗅个没完。。蜜蜂也是凭借嗅觉来寻花问柳。。玛丽莲梦露曾经风情万种的说过,晚上我只穿香奈儿五号。搞得我也*迷心窍地买了一瓶,结果是完全hold不住,自己被自己呛得想吐。。
也许现代人已经不再凭借单纯的体味来寻找爱情,一个人的味道却早已和他的呼吸融为一体,靠近他,你就能感觉到。中国文化很早就给味道做了社会化的注解。比如老大嫁作商人妇,如果这个妇人身上有浓浓的风尘味,这个商人也一定是满身铜臭味。像我这样的教书匠一定是一身酸臭。。用任何香水都掩饰不了的痕迹。。用我们的话可以把味道解释为气质,一个人的文化,教养和体验综合表现出来的特有的浓淡不一的气息。有时候它也是一个人地位和身份的象征。
于是你开始质疑,为什么剧中十恶不赦的谋杀犯会被人因为一瓶香水而认可甚至疯狂崇拜?难道仅仅是作者的奇思妙想?作者要表达一个神马概念?
不要问我,我也没有标准答案。
我只知道如果真有这样的香水,我会渴望拥有,因为我也渴望被重视,害怕被忽略。
安妮宝贝里有一段文字说用香水的人都是自恋的。也许是吧。
我也在追寻着自己的味道和那份独一无二的存在感。无论是用香水还是用书法。
我想知道这个世界对我的感觉。我真的很想知道。
也许我真的需要这样一瓶香水,来证明爱和被爱。。
奇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