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水表论坛

首页 » 美观度 » 常识 » 香水小说不应该是乏味的东西
TUhjnbcbe - 2020/12/14 2:04:00
白癜风怎样能治好 http://pf.39.net/bdfyy/bdfhl/181211/6706972.html

帕特里克·聚斯金德(PatrickSüskind),台湾译为徐四金,年生,德国作家。年发表处女作剧本《低音提琴》,年出版首部小说《香水》,曾获古腾贝格奖优秀外国小说奖。另有作品《鸽子》、《夏先生的故事》、《棋戏》。年,据传聚斯金德在推出论文集《在爱与死亡之间》后,宣布退出文坛,彻底隐居。

话说,聚斯金德推出论文集《在爱与死亡之间》后封笔,之后,他的处女作话剧《低音提琴》还在常演不衰,第一部小说《香水》更是先后被译成40多种语言,推出多达27个版本在全球热卖。除此之外,他的作品还有不到四万字的中篇《鸽子》,小长篇《夏先生的故事》,短篇集《棋戏》。没了。

他的作品不多,可他作品里的人物却能给人极其深刻的印象,一见过就再也忘不掉了。像《低音提琴》中那名不得志的乐手,其父希望他从*,其母希望他做艺术家,可他为了报复父母对他的不理解,既没有选择从*,也没有立志成为艺术家,而是选择在乐团中做一名乐手,并选择了声音浑厚而且无法独奏的低音提琴,在他三十多年的演奏生涯中,他对他的提琴表现出了一种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感;此外还有《鸽子》中那名失*落魄的银行门卫;《夏先生的故事》中无论风霜雨雪,阴晴圆缺都在野外步履不停的夏先生,等等。但是,这些都不如《香水》中的格雷诺耶那么让人缕骨铭心,难以忘却。

《香水》的故事开门见山,聚斯金德在三言两语后,立即点出要为气味王国的天才怪杰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立传的意图。随后,作家花费点笔墨交代了18世纪世界上最臭的城市巴黎,立即把本书的主人公请了出来——他于年7月17日出生在巴黎最臭的市区内一个臭鱼摊旁的宰鱼台下。接着,作家描述了格雷诺耶一系列的人生经历——婴幼儿时期举目无亲;八岁起被加拉尔夫人卖给制革匠格里马并在那里像牛马一样干活;第一次杀害一名少女并摄取其香味;为香水制造商巴尔迪尼重振香水业,徒步到南方去,在荒山里穴居七年;在蒙彼利埃的经历;在生产香水的名城格拉斯当伙计,其间杀害了二十五名少女,取得她们的香味制作出世上最迷人的香水;年被判处死刑却又死里逃生,而且在刑场上利用香水制造了令众生癫狂的景象;年6月25日晨,他返回巴黎的出生地,把整瓶香水倒在身上,最后被众人分尸吃掉。

就是这样一个尽皆过火,尽是癫狂的故事,但它又是一部把通俗小说和艺术珍品融为一体的严肃文学著作。当下的很多所谓严肃文学,只顾着严肃了,一点意思都没有。不管怎么说,小说不应该是乏味的东西。但也不能一味地追求娱乐,小说再怎么强调娱乐性,也不及商业电影和综艺节目,尤其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小说应该像钱德勒所说的,用一种雅俗共赏的手法,既有一般人可以思考的程度,既能写出只有艺术小说才能产生的那种力量。钱德勒用《长眠不醒》证明了这是完全能够做到的。像麦家的小说《暗算》《风声》《解密》等也是可读性和文学色彩兼容并包,从一种类似寓言的虚构故事延伸到对谍报和真实的猜测中,暗含诸如切斯特顿、博尔赫斯、意象派诗人、希伯来和基督教经文、纳博科夫和尼采的回声。聚斯金德亦然,他也用《香水》再一次证明,严肃小说也可以写得非常好看。

《香水》的故事发生在十八世纪的法国巴黎,一个臭气熏天令人作呕的城市。故事中的主角名叫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他是那个时代的法国,最具天才和最残暴的人物之一。作家赋予了他跟其他恶棍不一样的特征:他天赋异禀,却恶名昭彰;他是个嗅觉超常的怪才;他的命格是一方充盈*障的谜洞;他的天才与他的野心仅仅局限于历史车轮无法留下辙痕的领域:稍纵即逝的气味王国。他杀害了二十六名少女,摄取体香,只为制造出世上最迷人的香水。

聚斯金德不搞故弄玄虚那一套,他的笔法相当古典,或者说传统,开篇就介绍故事的时间、地点和人物,紧接着描述了那个时代城市里的千万种臭气,从底层到贵族,从街边到宫廷,从乞丐到国王,总总而生,林林而群,全面而不冗赘,写实但不乏味。然后,他用朴素的语言,精彩的实例,贴切的比喻阐明了巴黎为何是世上最臭的城市,圣婴公墓又为何是巴黎最臭的地方。

他从格雷诺耶的出生开始讲起。在中国古典文学中,一个奇人出生时,会有紫气升腾,金光万道,电闪雷鸣的天兆异象,聚斯金德也赐予了主角一个奇异的特征——没有气味。他出生于铁器大街的一处鱼摊旁,跟那些散发着腥臭味的烂肉混在一起。他跟所有刚出生的孩子一样大放哭声,他的母亲因此被人起诉,以多次杀婴为罪名被斩首。他细致地描述周遭的环境,强调集市臭不可闻的同时,也不忘故事情节的演进,以一种质朴的笔触,轻而易举地营造出生猛而可怖的氛围。写到格雷诺耶因没有气味而让人害怕,被人们像皮球似的踢来踢去时。他用简洁的对话,牵引着故事的走向;他以灵动的描述,展现人们的情绪和嘴脸;他坦然地刻画着人物的性格与形象:邪恶的孩童;凶神恶煞的格里马;心肠冷硬的拉加尔夫人……格雷诺耶的童年和少年,苦痛与顽强,所有的所有,都在他的文字中逐一呈现。

聚斯金德把十八世纪的巴黎,把那里的每一堵墙角,每一沙每一石,全部复原,所有街道山峦,所有寒风、气味和声响,每一滴雨水,雨水里融进的花香,花香萦绕着的雨水。字字有草木,句句存山河。那个时代的城市是那么的疯狂和丑陋,人群是那么的比肩迭迹。权力是看不见的,但气味是那么的浓烈而沉重……总之,他用笔还原了我们所能感知到的所有维度空间里的物质和力量。他让那里的江水流淌,蕃木生长,日月掷人,铜壶滴漏,花开又坠;他让鸟兽伏死于窟穴,虫蛾枯槁于草木,猛禽饥亡于山谷,鱼龙溺毙于水泉……也就是说,他写出了无限时间长河里极其有限且逐渐塌缩的一段。

他不满足仅仅只是塑造一个生活中的身边人,他的人物不是一个影子的影子,他发出的声音也不止是一种声音的声音。他赋予了格雷诺耶这样一种能力——他的嗅觉能分辨这世间万物所有的气味,燃烧的火焰、水底的游鱼、拔节的草木、高速飞行的物体、腐尸上开出的黑色野花……乃至构成宇宙物质的无数种元素。世界向他投掷出气味的标枪,他都能毫不捡择地一一接纳。越是写到肉眼不可见的内容,他的笔力越是开阔自由。越是需要大量的铺陈与分门别类的罗列,他的写法越是干脆利落。数不尽的香料、花朵,工艺和萃取手法仿佛天生就蕴藏于他的笔端,他需要做的仅仅是抖落而已。他的心理描写也许是世间最准确和最直指人心的描写,所有烟尘与暮霭,所有江水和月光,都是悲凉与孤独的渲染与烘托;所有微风与炊烟,所有草地和田野,都是幸福与安宁的寓意和象征。他让所有的读者,不只是格雷诺耶心灵演出的观者,还是参与者。他让他的孤寂是所有人的孤寂,他让他的悲欢是所有人的悲欢。

格雷诺耶想要成为现实世界中和凌驾于现实的人之上的全能的芳香上帝,如同他在无数次的幻想中做过的那样。他知道,他完全能做到这点。因为人们可以在伟大、恐怖和美丽之前闭起双眼,对于优美旋律和蛊惑人心的话可以充耳不闻,但是他们不能摆脱气味。因为气味是呼吸的兄弟,它随着呼吸进入人体。如果他们要生存,就无法抵御它。气味深入人体,径直抵达心脏,把爱慕和鄙视、厌恶和兴致、爱意和仇恨区别开来。谁掌握了气味,谁就掌握了人心。

这部小说的故事情节非常地勾*摄魄,作家让有意还是无意翻开这部小说的读者,都能在主角的一生中感受到碧落与*泉,撒旦和上帝的存在。读者无论是在何时,无论身处何地,都能陷在小说的很多情节中,在上流社会的华服卷发、绒帽烛台、金箔贴花之间游走;同样的,在苦难的底层人群中,睹视他们的随处分娩、人口交易、暗刀割喉、醉死街边……读者在这些面孔中,在伪饰的假面中醉迷幻境,在云泥的殊路中不胜唏嘘,在人间天上的终极落差中,体会垂泪对宫娥之感。

那些阴谋与暗杀,残暴和麻木,绞刑架、断头台,极刑、枷锁,恃强凌弱,世间最汹涌的丑恶;那些少女的胴体与幽香,芳香散失时,他的撕心与绝望,那种心坚石穿,死不旋踵的追求及追求的信念,在那种倒悬之危的命运中,金刚原钻般的内心,你要让我死,我就是不死的“小强精神”,这世间最为澎湃的美好——阴阳二界,善恶两极,苦厄与福祉,璀璨与混浊……当然,最重要的,芳香与恶臭,都在作家或恢宏泼洒,或呕心雕刻的文字中存留,并趋于不朽。

小说的结尾,格雷诺耶凭着那瓶自己用体香研制的香水气味,让本来要将他处以极刑的人们,对着他疯狂盲目地顶礼膜拜。最后,格雷诺耶把整瓶香水倒在身上,穷苦百姓爱他爱到要食其肉啖其骨才足以表达对他的爱。作家给格雷诺耶的死法,无论对于作家自己,还是对于主角,都是各得其所。因为那些简陋而迂缓的死亡方式都配不上格雷诺耶过于堂皇的生命,以及这部杰出的小说。

这个性格孤僻、生命中除了对气味的沉迷之外别无所有的天才,丝毫没有半点人性的恻隐与世俗的道德感受,看着他的“无辜”与“专注”,你已难以用简单的人性观去看待这个人物,有人将之视作资本主义发家的一个缩影,也有人通过小说的结尾看到了德国民族数十年来对希特勒纳粹还*的一种警觉与恐惧。格雷诺耶在死刑的行刑现场面对愤怒的群众,拿出了自己研制的香水,香水控制了所有人的意念,他们如痴如醉地拜倒在他的脚下,犹如当年希特勒在台上控制整个德国民族走向犯罪的深渊时一样。小说结尾,成千上万的人们失去了自我意识,回归到人性的本初,脱去了衣服与陌生人交媾。等他们恢复清醒后,他们恐惧地穿上衣服离开现场,将这段经历选择性地遗忘。

《香水》电影海报

小说也在年被拍成了电影,除了主角在山洞内穴居七年那段(可能是大量的心理描述无法影视化)没有太多的改动和演绎。除此之外,也有很多德国电影在影射那段给民族形象带来污迹的历史和群体记忆。比如《希特勒回来了》,非常地直白与戏谑。而《香水》则是以压抑的气氛,悲剧性的力量和隐晦的暗示完成了它的表意。

作为德国作家,聚斯金德在创作时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德国作品及作家的影响,但也有他自己独特的风格,对中国当代文学及作家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对聚斯金德作品中人物的研究,让我们通过对能够反观自身,去正视这种魔性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常人情绪,而不是逃避,并找到缓解这些情绪的建设性方式,其兼具卡夫卡式的荒诞和鲁迅式的情怀,饱含着对人类和社会的深层光照。另外,严肃文学不应该是沉闷而苦大仇深的东西,深刻的主题也可以写得轻盈,并且捉拿人心。

聚斯金德所有作品的字数不会超过50万,但是他却拥有世界性的影响力,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的作品质量也非常高。这是对的,因为艺术在质不在量。很多作家说,好作品是建立在大量垃圾文字上的,这么说也有一定道理,所谓的量变引起质变,但是因人而异,不是所有人都这样。正如聚斯金德在他小说扉页上做自我介绍时说的,他没有其他的作品,是因为他想不出有别的东西要写。可能真的有那么一种类型的作家,他所有的创作纯粹就是靠灵感。没有灵感的时候硬写也写不好。聚斯金德写出了《香水》之后,又有中篇《鸽子》,小长篇《夏先生的故事》和《棋戏》等短篇集陆续面世,同样是好看又深刻的小说,但他突然有一天就宣布封笔了,以后再也不写了。可能他自己也觉得,以后再也写不出像《香水》这么好的小说了吧。

-END-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评论功能现已开启,我们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赞美?

大益文学

文学

品位

经典

长按识别

1
查看完整版本: 香水小说不应该是乏味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