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水表论坛

首页 » 美观度 » 灌水 » 中国文化是供统治者资治的读本basqm2dk
TUhjnbcbe - 2020/7/16 15:13:00
治白癜风有哪些偏方

中国文化是供统治者“资治”的“读本”


中国古代的文化确实灿烂辉煌,三星堆遗址、殷墟甲骨、秦兵马俑、长城、故宫、十三陵等世界无双。这些都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是中国财力的结晶,是中国老百姓体力乃至尸骨的堆积。《尚书》、《易经》、《礼记》、《左传》、《诗经》、《论语》、《孟子》、《孝经》、《吕氏春秋》、《春秋繁露》、《.史记》、《资治通鉴》等汗牛充栋的经、史、子、集都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老百姓生活经验的总结。这些物质的、精神的文明成果都是值得中国人骄傲的;今天也还有利用的价值,比如,长城、故宫、兵马俑就是很好的旅游资源,经、史、子、集则是用之不尽的思想资源。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这些物质的、精神的文明成果另一面,那就是其“吃人”的一面。建造兵马俑、长城、故宫、十三陵等,花去了多少老百姓的血汗钱?耗去了多少老百姓的劳动?多少人因此而受伤?多少人因此而死去?多少家庭家破人亡?据说,兵马俑和秦始皇陵墓的修建动用了70多万人,在那时显然是天文数字。又据说,历朝陵墓建造到最后,都把能工巧匠闭锁其中死去,怕的是他们将来盗墓。再说,这些物质“文明”,显示的是皇家的威严,其目的是威压反对者,巩固自己的统治;对老百姓而言,除了灾难,就是时时被这些东西压迫得不敢多想、多说,更不敢反抗。从另一角度看,这些物质“文明”就是供后来的统治者“资治”的“读本”。现今世界上的各国领导人,那一个不是在有权时学习古代的统治者大搞标志性建筑?经、史、子、集等书籍和民风民俗,这些精神“文明”的东西,正如司马光所标明的,那目的就是“资治”。宋的赵普说,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其他书籍和历朝历代所普及的民风、民俗,没有不是“资治”的“读本”的,只是那“资治”的话说得显露还是隐含而已。《诗经》据说是经过孔子删改的;那删改的目的很明确:思无邪!删改后的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怨”在这里是有限度的——“怨而不怒”,仅仅是出点怨气,有助于缓解怒气,不致发展为愤怒,这是有利于“治”的。屈原作《离骚》,就是发牢骚,出怨气,属于“小骂大帮忙”,所以历代统治者不但不加以禁止,反而大力宣扬,也就是用《离骚》让有怨气的知识分子出点怨气,缓解反抗情绪。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中秋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千古流传,其间的感叹、感慨,也有《离骚》一样的作用,知识分子一方在“共鸣”中舒解郁闷,减小精神压力,统治者一方就容易统治了。《水浒》就没有《离骚》、《水调歌头》中秋词、《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好运,屡遭兀运,因为它有成为农民起义教科书的可能;但是,又因为其间有“忠义”、“招安”等有利于“治”的内容,还是流传了下来。《红楼梦》也是禁书,电视剧《铁嘴铜牙纪晓岚》里说,因为太后喜欢,乾隆才放了一马;不过,就总体而言,《红楼梦》的反抗意识也不很强烈,对乾隆的“治”防碍不很大,放一马不致天下大


    乱。如果没有“资治”作用,或者竟然宣传反抗意识的书籍和民风民俗,只要一露头,作者就有罪,坐牢、杀头都有可能,那书籍一般都被焚烧,保存都不可能,怎能流传?鲁迅的书,国民*就禁止过,同时被禁止的还有很多。所以,能够流传下来的书籍,多少都有“资治”“读本”的作用。“治”,就是“统治”,就有“吃人”的一面。“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筵宴的厨房。不知道而赞颂者是可恕的,否则,此辈当得永远的诅咒!”(《鲁迅全集》1卷216页)今天竭力倡导中国“文明”的人们,“可恕”还是“当得永远的诅咒”?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文化是供统治者资治的读本basqm2d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