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红神曲覆盖全网以及线下的时代,很多人歌手选择另辟蹊径创作不同的歌曲。这是对“网红神曲”的不懈?还是对于自身风格的执着?显然ta们的听众选择了跟随,其中部分人,只想给自己的耳朵找几分钟的清净。那“神曲”到底是怎么走到今天这一步的呢?
宝石Gem《野狼Disco》
“神曲”发展概况
要成为“神曲”要具备以下几个关键点:朗朗上口、记忆点和互联网。
是的,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手机)。促使一首歌成为“神曲”的媒介就是传播。没有互联网在传播方面的BUFF加持,一首歌最多只能达到《对面的女孩看过来》的级别。所以“网红神曲”通常只会是千禧年之后发行的歌曲。任贤齐《对面的女孩看过来》年
这和时代背景有最直接的联系,千禧年之前的歌曲除非是因为某些原因二度回春或者后期爆发,不然受时代的影响(没有成熟的互联网传播途径)歌曲是没有机会达到全民洗脑的实力。而且古早歌曲经过10年、20年的时代变迁是很难再火的,因为听的人不同了,不同时代的人胃口也有所不同。什么是“朗朗上口”?简单的旋律,固定的节拍,无需深度的歌词,让人听1-2遍就能跟着哼上两句,那么就符合了最基本的要求。比如“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如果歌词中使用生僻字甚至成语,都会成为造成听众不懂,然后导致学不会/懒得学的障碍。这一点很遗憾,在网民的学历画像中,低于高中学历的占80.2%。所以,门槛越低越通俗的歌词,是关键。筷子兄弟《小苹果》年“记忆点”是什么?记忆点可以是歌词,可以是洗脑的旋律,可以是歌曲MV中的某个画面、人物动作、物品。人的感官:视觉、听觉,是主要获取信息的渠道,你会被《江南Style》的骑马舞吸引(视觉),也会被《忐忑》的“阿姨呀咦哦”(听觉)洗脑。这些东西都成为了听众记住一首歌的关键点,和“朗朗上口”有相辅相成的重要关系。
鸟叔PSY《江南Style》年
互联网成为了神曲传播的重要渠道。纵观国内的“网红神曲”的时间轴,互联网第一次在神曲的传播上体现价值是在千禧年。从千禧年的彩铃和MP3时代,人们都还是通过互联网“下载”盗版歌曲。美美的给手机设置上《香水有毒》、《QQ爱》等来电铃声。用MP3里循环播放《老鼠爱大米》、《猪之歌》。
这些歌曲也在各大KTV被点唱,以及各路商家的店门口摆着廉价大音响,不断轰炸着大家的耳朵。此时的网红神曲的核心还是抒情、轻快的音乐风格。杨臣刚《老鼠爱大米》年
慢慢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网红神曲”迎来第二波高潮,同时歌曲的画风也发生了度转变。到了新10年代左右,智能手机的普及度越来越高,流媒体也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压的人喘不过气,抒情、轻快的小情歌已经满足不了听众的需求。神曲的传播途径越来越广,同时它们也顺应潮流开始尝试快节奏的土嗨舞曲,以凤凰传奇牵头演唱的《最炫民族风》和慕容晓晓的《爱情买卖》引爆网络。凤凰传奇
然后《小苹果》、《小鸡小鸡》、《社会摇》等陆续炸街,而且传播力度比千禧年的网红神曲要大得多。但伴随着主流审美的疲劳,听众开始厌倦了这些躲不掉且吵闹的网红神曲。有需求就有市场,市场自然不会放过听众(老矛盾了)。又尝试新的音乐风格给神曲定性。可音乐制作团队们发现,已经不知道该用什么全新的音乐风格去承载下一波神曲?因为除了抒情(走心)和嗨曲(走肾),已经没有能爆红的元素了?但聪明的资本家还是想到了出路:“那就用曾经红过的音乐流派结合当下主流啊”。
于是有了“复古、文艺复兴”名义的神曲《野狼Disco》。
这首把80~90年代在中国爆红迪斯科和当下最火的嘻哈融合的歌曲,很成功的掀起新一波的神曲风潮。“朗朗上口”、“记忆点”、“互联网”的条件全部具备,各大卫视的春晚都抢着让宝石Gem登台。来不了?那就把歌授权给我们,让其它登台嘉宾来唱,反正这个热度得蹭!宝石Gem
其实看着蒸汽波(Vaporwave)和都市流行(CityPop)在逐渐兴起,能看出老派音乐流派依然有市场,同时反映着对当代音乐的失望。而资本方把目标放在这一块,还是很有割韭菜的耐心头脑的选择。“神曲”并非贬义词,要成为神曲也是需要条件和本事,广义的讲能被大众喜欢被承认,就是成功。如果要谈到深度的“艺术价值”,那就另当别论。但就像前面说的,绝大部分人不能“接受”门槛过高的音乐,而市场只会迎合大众。在《野狼Disco》发行的年,还有另一首复古歌曲也被大众所认可,不同于迪斯科(Disco)它选择的是节奏布鲁斯(RB)。那就是在各大流媒体不断冲榜的《RBAllNight》。
《RBAllNight》由KnowKnow携手其说唱组合HigherBrothers演唱,收录在KnowKnow的首张个人专辑《Mr.EnjoyDaMoney》中。
专辑封面《Mr.EnjoyDaMoney》《RBAllNight》还未经正式发布,就在网络上掀起一热潮,从某音到B站上的各类翻唱精彩万伦。其中就有TizzyT、汪东城、R1SE赵让、马伯骞等人,同名话题的播放次数更是超过数千万+。从热度上来看,《RBAllNight》是一首名副其实的“神曲”。但和千禧年和新10年代的神曲不同,它把复古的编曲作为了歌手声音的铺垫,使得人声部分更加突出,让整首歌的层次更加分明,充满了RB带来的浪漫质感。而这首歌的听众画像也有很大的改变,一线城市的听众数量明显区别于以往神曲,它改变了“神曲永远是下沉市场占多数”的现状。从制作到用户画像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巨变。当然国内神曲主要市场还是和20年前一样,但《RBAllNight》这类歌曲的爆红,也让市场意识到,“神曲”可以有不同的样子,洗脑与音乐性共存,也是有可能的。接下来就看市场上的从业者,有没有心想好好做音乐了。毕竟市场都有了,能养活各路音乐人,那么就该安心做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