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字
阅读大约4分钟
今天不谈小说,单单说说爱玲先生的让人惊讶的爱好。
这是她在《作品》之散文《谈音乐》里说到的。在谈对音乐的爱好之前,她先是谈了一番对颜色和气味的爱好。
漫画家林帝浣在一篇文章提到:一种气味就是一段回忆。这个说法我比较赞同。印象深刻的是对于油墨气味的记忆。小学的语文课文,一翻开,开头几篇都是带颜色的插图,图文并茂。有一篇的文字是这样:
海南岛鲜花盛开长江柳枝发芽大兴安岭雪花飘舞
大兴安岭,雪花还在飘舞,
长江两岸,柳树开始发芽,
海南岛上,鲜花已经盛开。
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
飘飞的绿的柳丝、飞翔的燕子,灼灼桃花,还有背着书包欢天喜地的男孩女孩。新书到手,凑到鼻尖上狠狠嗅着,一股好好闻的油墨香哪!
以后,但凡领到新书或者买书,我都会习惯性地闻闻,很想再找到那种感觉味道,可惜,很少再闻到。
说到自己对于颜色和气味的偏爱,爱玲先生也是个性十足啊!像一个小女生似的自恋。以为就自己很自恋,谈话的时候,说着说着总爱表白自己怎么怎么想,事后又总是暗自检讨,何必一定要把自己摆得那么正呢,好像不说人家就不懂似的。
合着女生都有这个毛病。爱玲先生说,她不大喜欢音乐,而对于颜色和气味倒是常常感到快乐。比如看到翠蓝和青的组合,会感到喜悦。青黑的灯光下白色的浴缸面盆,能觉到现代的立体的简单。对于她说到的这两种搭配,我竭力脑补,可惜少了身临其境,也就没有如她的妙感了。
最奇葩的是她对于气味的感觉。比如对于泛着轻微霉气的雾,被雨打湿了的灰尘、葱蒜、廉价的香水,还有汽油、油漆的气味,牛奶、火柴烧糊的焦香,火腿咸肉花生油搁得太久变了味的油哈气等等,这些气味她都是喜欢的,注意,喜—欢——的。
这着实将我吓了一大跳。她以上列举的这些气味统统都是我不喜欢,甚至很反感的。特别是廉价的香水味道,特别反对。不知怎么的,很反感香水味道,自己也很奇怪,以前的以前,好像也没有这样的吧,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这样了。好像是千年以后,嗅觉越来越敏感了,有时候家人也会笑话我,说我好多东西首先要过过嗅觉关。对于香水,也许是受了那首歌《香水有毒》的影响不成?
倒是那种淡淡的香氛有些让我喜欢。所以,对于爱玲先生的喜欢廉价香水的癖好实在不敢恭维。当然,那些女士们喜欢的檀香、什么香,凡是很浓烈的,我简直会觉得浑身难受,连带对那个人也不喜了。
有一种说法,闻香识女人。不知道我喜欢什么样的女人。因为凡是女人好像都喜欢用香的,浓浓的、温馨的香,各种各样,身边飘过一个女郎,还捎带着飘过一个香水的尾气,给人无限遐想。
再有对于那种过期食用油的油哈气,我们也叫哈喇子味,她老人家竟然也喜欢,这真叫我欲哭无泪了。这个不用我展开说,这是绝对绝对很反感的了。这种重口味,真的是比较另类了。
但是,可别恼,虽则是口味重了一点,但是她也有很美好的理由呢,看看这一段分析:
“气味总是暂时,偶尔的;长久嗅着,即使可能,也受不了。所以气味到底是小趣味。而颜色,有了个颜色就有在那里了,使人安心。颜色和气味的愉快性也许和这有关系。不像音乐,音乐永远是离开了它自己到别处去的,到哪里,似乎谁都不能确定,而且才到就已经过去了,跟着又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她这一段剖白,我读了好几回,有些懵懂,没有太明白。可能五官感觉的事情,比之其他更具有私密性,也就更为特异性。暂且这样存异吧。关于音乐的感觉下一回再谈吧。先到这里。
感兴趣的是,文末的这几张图片,来自网络,是不是很眼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