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不安的时候,坐下来写》作者:娜塔莉·戈德堡
说起写作,很多人都觉得与己无关,总以为写作都是作家的事,都是做编辑啊,或者专业的写作人的事。
其实,我们仔细想想,上学的时候,老师教我们写作,并不是因为我们未来是要当作家才让我们学习写作的。学习写作就如同我们学习说话和走路一样,也是我们需要学会的一种生活能力。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当你满怀委屈、苦痛去找人倾述时,却没有从倾听着那里获得安慰和支持,让我们感觉被忽略,被轻视?
与人倾述,我们还会下意识的自我防卫,或掩饰,或逃避。而书写,我们可以畅快的直面自己,直面内心。
《不安的时候,坐下来写》这本书的作者告诉我们:写作不仅仅是一种能力,它还是我们安放情绪的一种方式。而持续的书写练习,就是我们倾述的一种方式,倾述是我们每个人的需求,可以让我们的内心归于平静。
通过书写完成倾述的欲望,可以化解我们的郁闷,舒缓我们的心情。
同时,书写还是寻找自我的一个过程,可以给我们想要的所有答案,可以化解我们生活中遭遇的困境,可以破除我们面对生活的绝望。
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娜塔莉·戈德堡,她是诗人、画家、作家,也是书写教练,至今已出版作品十四部。其中《心灵写作》已卖出一百五十多万本,翻译成十四种文字,成为北美所有教授写作疗愈者必读、必引述的经典。年娜塔莉出版代表作《写出我心》,成为北美教授写作及写作治疗的人必读、必引述的经典。而她倡导的“用写作来修行”,使她成为了世界级的写作名师。
本书的主要内容,阐述了她结合禅修和书写开办“真正的秘密”写作营的过程,作者开办训练营三十多年,学生来自世界各地。她认为写作跟修行一样,都要学会信任自己的心,主张以专注、自我约束、活泼创意和开放的心态,追求自我和内心真正的声音。
好了,介绍完这本书的基本情况和作者概况,下面我就来为你详细讲讲书中的内容。
一、嘘!~闭嘴!请在静默中获取写作的能量
人人皆可书写,正如吃饭、睡觉一般自然;人人都需要书写,并不是想写出伟大作品的人才需要书写。书写让人内心喜悦,如同只有失眠的人懂得睡眠带来的深沉满足一样,只有书写的人才能了解这份内心的喜悦。
在书写背后,在文字背后,没有任何话语,我们需要了解某种境界,好让我们看到更大的视野从而掌握语言。通过长期的静默练习,你将拥有这个世界非常需要的特质:内在的宁静。
静默练习并不是要求大家在渴望说话的时候闭嘴,而是邀请大家和静默建立联结,接受在静默中放松的方式,在静默中学会和自己相处。
是的,静默也可能是在逃避、隐藏,或者是因为压抑和害羞不被人觉察的秘密或因为我们坚忍的心;但静默也可能是某种解放,我们不需要表现,不需要扮演某个人,只要放松就好。
经过止语的练习,我们会变得灵活,我们可以在说话和静默之间自由来去,不会尴尬其中。静默可以是倾听之门,而倾听则是书写的重要基石,也是最终通往宁静、进入内心与世界和解的大门。
每天好好静坐五分钟。你可以双腿交叉,屁股坐在椅垫上,背脊打直,眼睛闭着或张开都可以,放空,不要专注,眼睛垂帘往下以45度角看着前方。或者你可以坐在椅子上,无论你身手矫健与否,无论双腿是否可以交叉打结,你都可以在椅子上静坐。这样一来,你可以随时随地,在任何场合随时静坐。你也可以在等人的时候,在排队的时候,在任何你站立、停步的时候站着静心。
无论是坐或站,甚至躺着,你都可以静默。重点是感觉自己在吸气,充满肺部,将外在和内在混合起来,然后呼气——再次混合内在和外在。你会感觉到我们并不孤单,你感觉到我们身体的完整,感觉得到我们自己的身体就是个完整的集体,我们无法分割,我们吸进生命,然后呼出去,一次又一次的呼吸着。
生命容易迷失,痛苦相伴五常,但就在我们呼吸之间,思绪飘过,心在平静,我们不再刻意控制我们无法控的事情和情绪。
宁静的状态会改变、提升我们的觉知,静默是我们获得安宁的途径。静默让我们创造出空间的练习,又可以让我们接受到身边的一切。
最安静最深刻的静坐里是涵盖了写作的,它能协助我们放空思绪,安放心志,像是潜入宁静的水池,进入沉静,然后处理思绪躁动的根源。
学会止语,学会静心,学会静坐,开始静默的练习。
二、坐下写,至死方休!教你写作的那些事儿
呼吸、静默、冥想之后,我们依然需要释放我们自由不羁的感受以及我们无处安放的思绪,那么好吧,请坐下来写。
那么,我们该怎么写呢?其实很简单。
首先,任何人只要识字都可以提笔写作,我们只要拿起笔和纸,或者敲起键盘,手不要停下来就好了。你可以写个十分钟,或者二十分钟,或者想写多久就多久,不要停笔,不要修改。相信自己,接受当下的自己以及自己脑中涌现的思绪。,
其次,书写中无需在意自己语言的华丽,甚至无需在意标点和词义,允许自己写出全世界最烂的文字。无需抗拒,无需谨慎;让手中的笔在纸上尽情的奔跑,聆听自己的感受,让你的心和你的笔毫无障碍的联结。
还有,就是你无需控制自己。你可以写下最无聊的事件,你可以说肮脏的语言,你可以描述羞耻的言行,你也可以是一个厚颜无耻的告白着。放掉控制的欲望,卸下完美主义的包袱,让书写呈现你的真实思想,享受到自由书写的乐趣。
不过,在书写过程中描写要尽量精确。比如说不要只写“汽车”,还要写“凯迪拉克”,不要只写“马”,而要写”奶油色的马”,不要写“水果”,而要写“橘子”。
书写,你必须持续的做,才能深耕。这种练习就是让你和自己的心建立某种联结,以后,无论面对的是什么,你都将学会放下。长久的练习是接近自己的方式,它可以让我们学会真实的面对当下。
当然,在书写过程中,你必须定义属于你自己的练习内容。练习书写你熟悉的事情,没有目标,持续的做;你的目的不是改进自己,不是走到哪里,你做,只是因为你要做;不管想不想做,都去做。这种练习,没有掌声,也没有批评,不考虑得失,不计较好坏,只是持续的不断地坚持。
作者还在书中提出了,在写作练习中不可忽视的几个细节。
首先,我们要以空杯的心持续不断的去练习,不要怀抱成就文豪、大家的野心和企图,不要总想着一夜成名,要将限制人生的痴迷转化为扩展人生的热情。
书写是发现之旅。要想写好你的故事,那就拿起笔,坚持写,循序渐进。你必须是真的在写,而不只是想着自己要写出什么。我们有了决心,有了行动,彻底的放下,坚持的写作,不断的累积,总有一天,我们会笔下生花,我们会行云流水,我们的笔会变成魔棒,会让我们变成书写故事的主人。
我们身边遇到的每个人,经历的每件事,我们走过的路,我们看过的风景,甚至我们身边的每一个物件,都是我们书写的资源。所有的书写素材来源于生活。美国作家威廉·肯尼迪以一个吻开始一个故事,让他的书《紫菀草》一举成名。
画画需要选择物件,而文字比画画更方便表达,也更容易开启感官;我们身边的任何物件,一个汤匙,一瓶沙丁鱼罐头,一瓶香水,一个杯子蛋糕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起点。只要是你能看到的或是想到的任何物、人、事都可以是我们笔下灵动的素材。文字的表达范围不仅更宽阔,文字还可以带我们去任何地方,可以回到任何时间段。
我们去超市购物,心里都会有一个购物清单,然后去我们喜欢的超市进行购买。那我们进行写作也是一样的,在写作之前呢,可以列个清单,写个框架,或者做一份思维导图,先把思路整理好。然后,我们开启我们写作的“觉知”。
在这里,作者还通过自己的写作经历告诉我们,我们爱坐下来写的地方通常也一定是我们喜欢呆着的地方,或者是我们最爱的人和事给予我们写作的启发。
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人生,每个人都有情绪和伤痛,每个人都有平凡和安宁,每个人都有着独一无二的故事。好的文章首先来源于我们对写作本身的热爱,其次,我们需要深入生活,需要深入了解我们要讲述的事件,然后,带着慈悲和善良融入到我们的文字中。
除了以上我们的亲身经历,以及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人和事,是我们写作的启发点。作者还提出建议去找个咖啡馆之类的场所去做写作体验。作者不是随便说说,而是做了亲身体验,并写下二十一天的观察记录。通过观察环境、人物,通过倾听他人的对话,然后如实记录,以此来锻炼我们的写作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观察的敏锐度和倾听的能力。
如果用书写的方式进入我们的恐惧,可以探寻我们面临的问题,可以梳理我们的情绪,找到豁然开朗的心境。
书写更适合让你与恐惧、伤痛相处,直到你消化它们,理解它们,不再与它们隔离,于是你便可以打开你心中的爱。这个过程很难,但是对我们来说身心有益。
我们需要更精简、直接、能够联结情感的文字。同样,简短轻松的书写内容也会让我们的写作在轻松的过程中的完成,不会让我们的思维枯竭。
文字的最高阶段就是灵魂的共振,让我们进入宁静之乡,通过孜孜不倦的耕耘和量的积累,总有一天我们的书写会有着质的转折和飞跃。
三、不同的人生成就大师不一样的风采
在本书在最后一章,作者介绍了几位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几位作者的不同文风。作者把这些对历史、文化有贡献的人称之为老师。
首先,作者阐述,在中国,老师是最为珍贵的职业,即便当商人崛起拥有财富,但是一般人还是不看重商人。而一位贫穷的老师,即便穿着破烂却仍然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因为老师内心怀抱着真正的慷慨和关怀,为了分享和传授学问奉献一生,有了他们才有知识的延续,社会的发展。
作者介绍的第一位老师便是我国唐代的诗人王维。作者非常欣赏王维的诗,认为她的诗把握当下,没有华丽的语言,用真实的情感描述心的感受。是的,王维的诗无需刻意建构诗意,简单、质朴、真诚描述事物的本然,跟着感觉,紧随自己的心,跟着当下实相。
介绍的第二位作家也是我们熟知美国作家,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的海明威,以及海明威的著作《老人于海》的写作特点,海明威用最简单的话语和词汇,让我们体会最为亲近的内心感受,这本书寓意深刻,通过这本书还告诉我们,有时写出来的文字和没写出来的文字一样的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书中说道;海明威不是死于抑郁症,而是死于错误的治疗导致的失忆,让他无法继续写作。致使他崩溃自杀。可见,可怕的不是抑郁症,而是无法书写的绝望。
还有几位作家,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不再一一阐述。
说到这里,这本书的内容就聊得差不多了,让我们简单总结一下这本书的内容。
首先,我们说到了在静默中获取写作的能量。静默是我们获得安宁的途径。静默让我们创造出空间的练习,又可以让我们接受到身边的一切。以此获得写作的能量。
其次,我们说到了写作中需要注意的细节。比如,要热爱,要坚持,要先写自己,先从我们身边的事开始写。写作是水到渠成,是孰能生巧的过程。
最后,我们介绍了几位老师,让我们知道,书写不是一个人的力量,文字需要慢慢积累,越积累越丰富。不同的人生会有不一样的出彩。
结尾透过静坐、冥想,慢走、阅读,倾听,书写,我们寻找生命的意义,并且跟让自己、跟生命产生联结,打开疗愈之门,因而看见更深刻、更广大的世界。对于作者来说,这就是写作最迷人之处,也是它所蕴藏的最珍贵的奥妙。
当我们以诚实的态度,慈悲的心持续不断的书写,总有一天会不小心踏出井然有序的美丽花园,一脚踩进看起来杂乱无章的野地。
让我们以“静坐、止语、慢走、书写”的方式来安放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