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给上幼儿园的孩子添置儿童书柜和黑板架,34岁的刘文新跟父母起了争执。父母坚持“自家小孩为啥要用人家的二手货”,但刘文新认为这些消耗品没必要买全新的。最终,他花了商场1/3的价格,从邻居家搬回了一组装备。
1.5万的名牌包,元带走;元的化妆品,未拆封价格元;宜家的边几免费送,同城上门自取即可……打开二手电商交易平台,这样的二手商品信息比比皆是。走在上海街头,一家家二手商品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既销商品也估价回收,成了不少年轻人打卡消费的新去处。
“买家”与“卖家”身份的重叠,背后是二手商品交易市场在年轻人群体的复苏。近期国内外多个机构出炉的报告,也显示二手市场的蓬勃兴起。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联手咨询机构和二手交易平台发布的《中国闲置二手交易碳减排报告》称,中国二手闲置物品交易规模从年约亿元提升至年破万亿的市场规模,预计年将接近3万亿元。“闲置交易已经从相对小众的省钱行为发展成一种时尚、潮流的生活方式,尤其受到80后和90后这样的消费主力人群的喜爱。”
二手交易这一随着经济发展逐渐沉寂的消费方式,为何又随着经济发展再次复苏?
为了省钱,又不仅是省钱
“搬家整理出一张实木桌子,三套宜家置物架,目测9成新,无磕碰划痕,有意者私。”在上海一家化妆品公司工作的杨斐在朋友圈里看到前同事一条转让信息和图片,随即花元买回了原价近元的置物架。“老同事跳槽要搬家去张江,有些东西新房子没地方放。这套置物架只用了半年,丢了可惜;我正好要在车库里装搁架放工具,没必要买全新的。”在杨斐看来,这样的交易是两全其美。
杨斐已经逐渐习惯买东西之前先上二手交易平台看看,“有时能以半价以下的价格买到9成新的东西,有时能以7折的价格买到全新的二手物品。”去年秋冬他想买一套某品牌的床上用品四件套,专柜价格逾元,即使“双12”打折价格仍在元左右。“后来在二手交易平台上看到有人转让全新未拆包装的,卖家说是公司发的福利,尺寸自家用不上,只要元。”如今这套床上用品已经铺在杨斐家的床上。
某二手交易平台统计了去年期间的销售数据,因为恰逢毕业季,学生群体中转售最多的商品为笔记本电脑、手机等数码产品,其中笔记本电脑发布占比超60%。随着毕业生步入社会,洗衣机、小型冰箱、灯具和电脑桌等搜索热度持续走高,这些家电受欢迎价格集中在-元之间。
消费二手商品“省钱”的方式并不仅仅体现在价格上。今年29岁的郭鹏3年前从北京离职搬到上海,原先北京的家具、电器等几乎全部送人或通过二手平台处理。在上海,他从互联网企业离职后创业,搬了两次家,同样如此处理:“当代人在‘住’方面的开支是最大的,付了高额房价的空间为什么要浪费来堆那些基本用不上的东西?”对郭鹏来说,“断舍离”逐渐成为不少同龄人的生活方式,相比父母辈习惯囤积闲置物品并坚信“总有一天用得上”,他们更愿意通过二手平台流转,“大不了有需求的时候再买,反正物流也快。”
二手交易市场走热还催生了一些新的消费方式。家住浦东新区罗山路上一小区的24岁市民杜楚然,从大学开始喜欢搜罗香水,但动辄数百元一瓶的价格让她望而却步。不过在二手平台上,有人将香水买来后分装成小瓶,以毫升计价,她可以用十几元的价格买来尝试再决定是否整瓶购买:“这样能以最小的成本‘试错排雷’,找到自己最喜欢最适合的。”
在知乎上一个“为什么年轻人热衷二手交易”的问题下,几乎所有回答的首要原因都是“因为真的很便宜”。但记者走访时发现,低廉的价格并不是年轻人热衷二手交易的唯一原因。
从事金融行业的刘文新住在浦东新区康桥地区一别墅小区,家境优渥。他坦言,衡量商品价值时更看重“有没有必要”。“比如一米多高的儿童书柜,孩子用到三年级左右就差不多了,相比买新的不如淘个质地、成色不错的二手商品;如果未来成色保持得不错,我也会送给有需要的人进入第三次循环利用。”在他看来,“物尽其用”“循环利用”对家庭和社会都是“减负”,“不影响消费感受,为何不选择对自己和社会更好的方式?”
体会旧物中的文化意味
走进定位年轻客群的tx淮海商场4楼,成排的服装、堆积摆放的箱包和成盘摆放的项链手链,在昏黄灯光和斑驳木柜的衬托下,犹如一个商场中的集市,弥漫着怀旧的氛围,不少年轻人在这里拍照。仔细一看,这些商品全是来自国际知名品牌的二手商品,绝大多数在品牌专卖店已经绝迹。这样的中古奢侈品店,正成为追逐潮流的年轻人的“心头好”。
从南浦大桥的滨江区域到巨鹿路的梧桐树下,二手奢侈品店不断开张。在小红书上搜索相关关键词,能找到大量“逛店攻略”“探店笔记”。
走进陆家浜路上一家中古奢侈品店,一些品牌专卖店仍在销售的款式,二手价格依据品相维持在原价的7-8折左右,部分款式甚至可以5折买下。前来购物的市民刘女士是这里的“常客”:“对于日常使用的包袋,品相良好的二手商品比专柜新品划算得多。”
不过记者在现场看到,柜台里陈列的各类非贵金属饰品,价格普遍在1-2万元,比如今专柜正在销售的全新同类商品还贵。“不少消费者选择二手商品,是为了找到那些不再生产的限量款,这些款式的二手商品价格会比原价更高。”一些中古奢侈品店的经营者告诉记者,随着近年来“复古”风潮流行,这些二手商品价格水涨船高,以某品牌非贵金属胸针为例,三年前的价格约元,现在已经突破1.5万元。“除了名人‘带货’,追求独特性和个性也是消费者转战二手市场的重要原因。”在海外经营二手家具和艺术品的高女士去年“试水”上海市场:“有些消费者还会追问二手商品的来历,因为‘想知道和自己喜欢同一件物品的前主人是什么样的人’。”
购买一两件中古家具在年轻人中很常见
来自questmobile的《新锐品牌人群洞察报告》显示,24岁以下的z世代人群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