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最好的药 https://m-mip.39.net/nk/mipso_4440899.html“确保到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出的明确要求。
深圳河源同饮东江水,亲如一家人。自年我市启动新一轮结对帮扶以来,深圳将对口帮扶河源作为“份内事”和“家里事”摆上更重要位置。向河源派驻6个驻县工作组,选派出名干部驻村,对口帮扶河源个贫困村,开始了从“输血”到“造血”、从“单向扶贫”到“合作共赢”的转变,全力打造振兴粤东西北对口帮扶的“深圳样本”和“深圳质量”。
为全面反映河源脱贫攻坚成效,助力河源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本台联合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推出大型系列主题报道《村里来了个“扶贫队长”》。
一条九曲回肠的山道,
通向紫金县凤安镇的偏远山村
——竹塘村。
沿着这条路,
刘世举走了近3年,
走入贫困户家庭,
也走进了竹塘人的心里。
“刘队长到家坐会儿。”“刘队长来喝杯水……”走在竹塘村的乡间小路上,不时就有村民跟这位刘队长热情地打招呼。村民口中的刘队长,就是年深圳银保监局(原深圳保监局)驻竹塘村工作队队长刘世举。
自年5月派驻河源贫困村以来
刘世举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带领贫困村和贫困户脱贫致富,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年度,竹塘村精准扶贫工作在广东省年度考核中均被评为优秀。
他本人也连续两年(年和年)被评为紫金县凤安镇优秀共产*员。
看到这,先让小编来介绍一下
竹塘村的具体情况
这到底是怎样一个村落呢?
贫困村名片
紫金县凤安镇竹塘村位于紫金县东北部,地理位置偏远,是新时期“双精准”省定贫困村,自年5月开始由深圳银保监局(原深圳保监局)对口帮扶。村集体经济收入低,村内无主打产业,户籍人口有户近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21户68人,村里大部分青壮年的村民大多外出务工,留在村里的都是老弱病幼,是名副其实的空心村。
随着村内青壮年劳力
到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务工
村内劳动力锐减
大部分田地已经弃耕变为荒田
.
.
.
这是一副为期三年、剑指小康的重担
条件艰苦、压力重大、远离家庭
但是
刘队长语重心长地对小编说
“如果让我重新选一次,
我会更毫不犹豫地选择来这里。”
自年深圳银保监局(原深圳保监局)对口帮扶以来,竹塘村已投入超过万元用于脱贫攻坚工作,其中包括产业资金多万元、人居环境改善资金多万元。
据统计,竹塘村集体经济收入由年的4.5万元增加至年的25万元,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年的元提升至年的.44元。
这些喜人的成绩背后
是驻村工作队日日夜夜
为帮助贫困户脱贫奔康的决心
那么
竹塘村有何脱贫秘籍?
扶贫一步一个脚印证明
初来乍到时,刘世举就马不停蹄走村串户,开展入户调查工作,与贫困户商议脱贫思路和对策。他亲切地称呼村民为“老乡”,由于村民每天出门务农,回家很晚,刘队长为了方便与老乡交流,提升工作效率,白天处理日常工作,晚上就抽时间到群众家中走访,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经常是开着夜车在山间、林间穿梭。驻村短短2个月后,他就在摸清村内所有贫困户家庭经济情况的基础上,按照一户一策的工作思路,结合农户自身意愿为村内贫困户分别制定了3年脱贫计划。
▲工作队走访贫困户
竹塘村扶贫有“三宝”:
百香果种植、光伏发电、“三叉苦”中药种植
在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竹塘村投入超过万元用于发展百香果和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可以给村里带来超过25万的收益;还引入优质客户——华润三九医药股份公司,建立种植了百亩“三叉苦”药材种植示范基地,该基地首期投入50万元,产业收益用于帮扶贫困户。
■■■■■
▲光伏发电项目一期。
■■■■■
▲百香果种植基地
脱贫致富,贵在立志
精准扶贫仅仅是给予资金帮扶是不够的,
更为重要的是“思想扶贫”和“精神脱贫”,
要变被动救济为主动脱贫。
扶贫工作队坚持
“扶贫要先扶志”的工作原则,
对存在“等、靠、要”思想的贫困户
进行精神上的鼓励
唤起了他们脱贫奔康的信心和决心!
▲工作队走访贫困户
扶贫工作队增强对竹塘村的精准扶贫“造血”功能,加大产业扶贫力度,积极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通过与企业签订种植协议,帮助贫困户和其他群众通过生产劳动脱贫致富。*祝均是竹塘村的一个村民,如今,他是该村百香果种植基地生产队的负责人,更是成为了竹塘村的“脱贫致富带头人”。
竹塘村百香果种植基地生产队队长*祝均:
“
我以前是没工作的,在家里带孙子。家里很多田地都荒废着,后来驻村工作队带来了百香果种植项目,帮我重新开垦了这些田地。项目开展后,我家里经济慢慢好起来了,现在一个月工资还有0元,真的很感谢工作队!我都天天发信息去感谢他们!
”
▲百香果基地开发前后对比
在驻村工作队的努力下,在竹塘村有许多像*祝均这样的群众,逐渐改变了自身的思想观念,用自己的双手改变着自身的命运。工作队采取激励机制,鼓励老乡们种植百香果,免费为他们培训,同时帮他们打开销路,把百香果销往深圳等地;为种植中药“三叉苦”的老乡们提供种苗和技术培训并确保以稳定的价格回收产品。
▲“三叉苦”种植基地
截至目前,
竹塘村实现预脱贫人口21户68人,
脱贫率达%。
扶贫工作队将
“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
思路逐步将产业落地,
真正实现了“授人以渔”。
竹塘村产业发展逐步步入正轨,
村内经济活力明显增强,
贫困户家庭经济收入快速提升。
“拄拐队长”
带伤坚守扶贫一线
年初,由于一次意外导致刘队长后脚跟跟腱断裂,经过手术后必须卧病在床休息,但是在病床上他依旧没能丢下工作,一个简易的折叠桌就成了他的办公桌,一边处理大量的扶贫工作数据和信息整理工作,一边认真思考开拓思路,考虑金融工作与扶贫工作的充分融合。仅仅是经过不到一个月的休息,他就杵着拐杖奔赴了竹塘村,继续在田间道场开展他的扶贫工作。
▲心系扶贫,脚伤不下火线
竹塘村*支部书记曾伟科:
以前我们村的道路和水都是不通的,也没有产业可言。留守在村里的村民们只能种田。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我们的路通了、水通了,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变化。工作队真的是做到了扶真贫、真扶贫。
在扶贫工作中
扶贫工作队注重发挥
金融扶贫的作用和优势
“保险让竹塘人民的生活更美好”
驻村工作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