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古镇震泽
自古就因出产优质蚕丝而闻名
在这里有一位创业者
专心在蚕丝被这个领域创新打磨
从一个"蚕丝作坊"起步
打造出了"苏州蚕丝被行业第一股"
在江南,一年四季都可养蚕,属春蚕最为金贵。蚕丝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动物纤维之一,也是自然界最轻最柔最细的天然纤维。
不过,很多人并不知道,这纤细蚕丝,韧性却极大。1公斤的桑蚕丝,系在两辆10吨的卡车上,双向拉开50米而不断。
做一条蚕丝冬被,要用到颗春茧,经过36道工序、32层铺叠、90针定位、19道质检,耗时足足69天。
“需要纯手工来操作,它需要层层铺叠,井网结构纵横交错,那么这样一条被子制作出来它才能不会移位不会板结,检验怎样的被子才好你可以拉起来看看,它是具有珍珠般的光泽,然后它的丝是非常长非常韧的,这样才能做出一条好蚕丝被。”全国劳动模范、苏州太湖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毓芳介绍。
胡毓芳出生于有着绸都美誉的苏州盛泽,父母都从事桑蚕行业。年,她拿着七万块钱启动资金辞职创业。
在震泽茧丝市场租了3间小门面,靠着一张拉绵桌、两台旧缝纫机、四名女工,开启了自己的逐梦之旅。
因资金有限,她只能既当老板又当销售员。创业之初,难免遇上不测风云。一次,有个客户让她马上送40条蚕丝被过去。对刚起步的胡毓芳来说,这可是一笔大订单。
“桑塔纳里最多装个20条,我是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它塞进去。结果当送到目的地的时候,客人跟我讲不要了,当时我觉得确实很受伤,当时我就下了一种决心,我一定要让我的蚕丝被特别有名,让人家来点名要我的蚕丝被。”
这次受挫,让胡毓芳开始立志改变现状。她发现,传统蚕丝被柔软舒适、保暖性好,但时间一长就会板结发硬,内胆也会移位变形。不解决这些"先天不足",蚕丝被市场很难拓展。
“这样的两个致命弱点之,使得它一直不能传播开来,当时我找到了苏大蚕桑研究所的一些教授,然后跟我们的丝绸前辈们一起,来探讨研究怎么样来解决。”
为了破解这一传统难题,胡毓芳四处取经,历时一年多,找出了解决方案。用机器抽丝替代手工剥绵,制成的绵片丝足够长,化解了移位问题。在机器抽丝过程中脱胶,解决了板结问题。
而这时,她又发现了新问题。过去很长时间里,市场更